告別緊張規律的高中歲月,我們步入了五彩繽紛的大學。在美麗又富有活力的武昌理工學院,我們沒有了固定的教室和座位,迎來了與高中不同的授課方式,每天都上演著不同的精彩。對于大學課堂,老師教學方式的創新無疑是知識海洋里的“小驚喜”,增強了我們學習和生活的興趣。接下來,讓我們跟隨這些“驚喜”來感受課堂的魅力,看老師們如何“玩轉”高校課堂。
課堂出新招 在布袋上作畫
“你聽說了么?藝術設計學院工藝美術專業的同學們竟然要在布袋上繪畫動物!”帶著好奇心,記者走進該課堂,領略由藝院何禮華老師引導的課堂風采。
還沒到上課時間,許多學生就已經提前來到了教室。他們看見擺放好的靜物,就自動選好了畫畫角度,準備開始素描。有的學生坐在矮板凳上,把畫板架在腿上;有的則把畫板放在畫架上,站著畫畫。課堂氣氛輕松且隨意,同學們靜靜地沉醉在自己的繪畫世界中。
“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理解‘野生動物的未來在我們手上’這一內涵,從自身做起了解大自然、保護環境,我們這次課以環保為主題進行創作。”隨著上課鈴聲的響起,何禮華老師拉開了課堂的序幕。接著,何老師拿出了一疊布袋,在同學們驚訝、困惑的眼神下解釋到:“繪畫對于載體的選擇性是多種多樣的,不一定非要在畫板上,可以是地上、墻上、布袋上等,不同的載體質感對繪畫所呈現的效果是有差別的。”同學們事先就進行了長時間的資料查閱,并就繪畫對象這一問題展開對話。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大家各有各的選擇。東北虎,斑馬,長頸鹿等富有特色的動物出現在了布袋上,甚至有同學在布袋上手繪了一只金龜子,栩栩如生,仿佛就長在了上面。同學們通過色彩顏料和毛筆,使一只只動物在布袋上獲得“生命”。
藝術設計學院工藝美術1501班的戴明欣同學感嘆到:“原來繪畫課還可以這樣‘玩’,新奇又有趣。通過這次課堂教學,我們不僅提升了繪畫技巧,而且對環保知識也得到了提高。我們更加清楚地了解到,現代野生動物瀕臨滅絕,大多數是由人類造成的,所以我們應該保護環境,給野生動物一個純凈的家。”
時事熱點+小組PPT+圓桌式會議 讓課堂“活”起來
“XXX,說一下你最近關注了什么熱點?”這是商學院市場營銷教學老師王煊每節課的開場白。學生分小組制作各種營銷策略PPT或者市場調研策劃案,是上王煊老師課程必有的環節。就一個或多個問題進行小組討論,再派小組代表上講臺總結,這是王煊老師活躍課堂的又一個舉措。
按照學生人數的多少分組,一般5、6個同學為一組,上課時按照小組坐。課堂的前5分鐘,點三名同學說自己最近關注的熱點實事新聞,并再點一位同學對剛才同學的發言進行點評。
王煊老師新一輪的市場營銷授課是從營銷人員的著裝開始談起的。在觀看一段著裝和舉止行為的短視頻后,王煊老師點了兩名同學起來演示坐姿。雙腿并攏、挺胸收腹、身體微微前傾……在那兩位演示同學故作嚴肅的表情下,歡聲笑語不禁在課堂上蔓延開來。接著,王煊老師開始了營銷課程專有名詞以及理論知識的講解,各種案例分析穿插其中。“接下來小組討論下,市場上各品牌的洗發水定位與市場細分。”隨著王老師話音的落下,教室里開始出現熱烈地討論聲。“飄柔價格較低,屬于極度大眾化的品牌;潘婷、海飛絲等價格較高,屬于較高收入人群常購買的品牌……”“海飛絲旗下也分很多種,比如主打去屑的、主打柔順的、主打滋潤的等等,適合不同需求的人群,這應該屬于市場細分吧。”討論時間結束后,每組再推薦代表上臺總結發言。
關于布置學生課后制作PPT的問題上,王煊老師表示,并非每節課都會布置,而是每學期有2次,但每次制作PPT時須有紙質版策劃案。這樣做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讓大家學習專業知識,而更多還是鍛煉了他們的合作精神以及制作PPT、文檔的能力。
王煊老師的課堂不單是“老師講,學生聽”,而是大家一起討論,一起學習。有些同學打趣地說,與其說這是課堂,不如說是圓桌會議,同學們圍坐在一起,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舉手發言。提倡“大家都來參與”,這也正是市場營銷課程的精髓所在。
課堂3分鐘 將講臺交給學生
陳丹老師是我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任課教師,在15級新生中她擔任現代漢語與中國現代文學史的授課。她的課堂3分鐘授課方法別出心裁,深受學生喜愛。
把握課堂45分鐘,每一分鐘都被高效利用。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掌握課堂主動權,這是漢語言1501班陳丹老師課堂最大的特點。“生動有趣且實用”是同學們對她課堂的高度評價。現代漢語每次上課前她都會點3名同學上臺,每人發言3分鐘。用標準的普通話講述一下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或者想和大家分享的話題,內容不限。后一位上臺的同學會對前一位同學所講的內容或表達方式進行簡單點評。
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課前,她也會點3個人,每人花3分鐘來介紹一部有名的作品,最后再點一名同學進行點評。這位同學將會是下次課第一個發言的同學,老師自己也會對每個人的發言進行詳細點評。這樣的課堂交流總能激起全班同學的注意力,每個同學都有上臺暢所欲言的機會。在講魯迅的作家作品時,她以寢室為單位,每個寢室派出一人來講解自己所了解的魯迅與熟悉的作品。課堂上,她鼓勵每個人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允許有批判的聲音,同學們可互相探討與爭論。這樣的授課方法讓同學們在不知不覺中就輕易了解了許多知識點,不僅促進了師生間的交流,增進了同學們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鍛煉了學生的膽量,抒發和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
當問到陳丹老師為什么會有這種別出心裁的授課想法時,她的回答是:“漢語言這個專業,重要的不僅僅是寫作,更重要的是口頭表達,它的核心競爭力在于會寫還要會說。學會與人溝通,能夠流利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并且不怯場,這才是最重要的。像現代文學,我的用意是希望學生在關注文學的同時要注重自己的見解。在給他人推薦圖書時,推薦是否成功,在于有沒有讓其他同學也有想去看這本書的想法,這樣做一方面能夠提高表達能力,另一方面也在促進自己的思考。”
漢語言1501班的楊杏幸說:“老師的這個想法真的很好,像我,以后希望當一個老師,在講臺上流利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會寫一定要會說。這種課堂給了學生們更多的機會,增強了自信心,提高了我的膽識。”軟工1501班的王勇權說:“我聽到我的同學說到這樣的課,好羨慕啊,感覺很有趣的樣子,但是專業不同,有機會好想去蹭一下課。”
將課堂帶出教室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課堂不是老師一個人的“表演”,也不是只在學習生澀難懂的理論知識,而是有機會走出課堂,通過對口的專業實訓,能把那些枯燥的理論知識轉化為自己會運用的技能。將課堂帶出教室,在實訓現場授課,這是物流管理專業王琴老師經常采用的教學手段之一。
為了打破書本知識的局限性,讓同學們對物流分揀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王琴老師帶領著物流管理1401和1402兩個班的學生來到了學校圖書館,這次她準備把課堂搬到這里來授課。在圖書館里,王琴老師首先簡單給同學們講解了一些物流分揀方面的知識要點,隨后她便開始按照不同的工作組別給同學們進行了實訓分工。王老師把接下來的時間交給同學們,希望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實際操作,來真正理解整個物流分揀的全套作業流程。
圖書館內,同學們按照事先的安排有條不紊地執行著各自的任務:他們首先依據同學的借書需求,登記姓名、書目、索書號、列出清單,然后收集清單并交付給負責揀書的同學;揀書的同學按清單明細以最優的方案揀出圖書后,將書籍收集歸類后再交給負責配送的小組同學;最后,再由配送組的同學將圖書準確地送達到借書同學的手中。
就在這樣一個個看似簡單的借書、送書過程中,同學們不知不覺地完成了物流中的訂單處理、制定揀貨計劃、確定分揀路線、實行揀貨、集貨、配送等各項物流基本作業流程,從而實現了書本知識與實際操作的無縫對接。
物流管理1402班的戶佳浩在參與實訓課后說道:“這次實訓讓同學們對商品分揀的各項流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這種方式比從書本上學習更生動鮮活。同時,也鍛煉了同學們的合作意識和全局觀念,對日后的工作有更大的現實意義。”